貼縫帶:為什么推薦無胎基貼縫帶
貼縫帶:近年來,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的李馮博士在國內開展了貼縫帶及其技術的研究。2015年4月,相關交通行業標準JT/T969-2015《路面裂縫接縫膠》發布。這是檢測貼縫帶的相關標準。
標準中應注意以下事項:1。軟化點,應≥75℃。其實說白了就是實現耐高溫不流動。2.低柔型,即在一定溫度條件下(-10℃和20℃,其中-10℃必須測試),材料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柔軟度而不開裂。3.低溫拉伸量應≥5毫米,可分為普通型(-10℃)、低溫型(-20℃)、冷型(-30℃)和嚴寒型(-40℃)。溫和的低溫拉伸意味著材料在一定的低溫下不會開裂。
事實上,交通部的標準并沒有明確規定是否應該使用輪胎底座。畢竟能否牢固的附著在路面裂縫處,起到止水的作用,才是較為基本的要求。
針對輪胎基接頭帶束層的特點,由于與路面結合性差,接頭后只停留在路面上,不僅影響行駛,形成跳躍感,而且由于不能滲透到裂縫中,長期磨損拉伸后(車輪的張力和自身熱脹冷縮引起的裂縫寬度變化)必然會形成表面起毛。更嚴重的是二次開裂的形成,對于6mm以上的裂縫尤為明顯。此外,路面裂縫多為不規則狀,帶有輪胎基因的材料中間有一層輪胎基布,勢必會使接縫處難以順著裂縫的趨勢貼合。和沒有胎基相比,隨意轉彎是非常沒有吸引力的。